岳阳市平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以“党建引领·治理赋能”为蓝图,通过机制创新与务实行动,在乡村产业培育、社区群防群治、民生服务优化等领域探索特色路径,精准破解基层治理堵点难点,为建设和美乡村、打造幸福社区注入不竭活力。
“三三”协同聚动能田园沃野焕新颜
清晨,南江镇蔡柏村的育秧大棚内,种植专家正指导农户调试插秧机,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、党小组联管的产业基地,每年为集体增收4.2万元——这是蔡柏村“三三工作法”中“党员联产业”的生动写照。
蔡柏村以党建为纲,织密治理网络。在党员组长队伍里,76户挂牌家庭成为“红色标杆”,外出党员通过“云视讯”平台参与组织生活,35岁以下年轻党员占比达80%的新鲜血液让支部活力涌动;退役军人座谈会上,老兵们的“金点子”变成了村内道路修缮的具体方案,每年12000元慰问金温暖了百余户家庭;妇联“爱心妈妈”们带着绘本走进留守儿童家,用游戏讲解成长知识,“三八节”表彰的“好媳妇”名单贴满村组公示栏。
“群众点单,党员接单”的服务项目在村部格外醒目。4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全年累计开展培训20余次,从森林防火宣传到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,42次“点单”办结率100%。流转的450亩高标准农田里,双季稻穗压弯了枝头;千年赛公桥边,修复的官马驿道成了村民散步的好去处。义警同心筑防线街巷之间守平安
“要不是你们,我们真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!”悦天城南苑的业主紧紧握着义警队员的手,旁边受伤的小工也红了眼眶。这场因工伤医疗费引发的纠纷,在高义岭社区义警的调解下,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,只用了短短3小时。
这支由15名居民组成的“蓝马甲”队伍,是天岳街道高义岭社区群防群治的“生力军”。他们中有退休教师、个体户、企业职工,却有着共同的执念:“不是警察,也要把责任刻进心里。”清晨的校园周边,他们护送孩子过马路;傍晚的商圈街头,他们提醒商户锁好门窗;重点场所的巡逻记录上,密密麻麻记着“检查消防器材多少处”“劝导不文明停车多少起”......
“我们就像社区的毛细血管,能最早感知矛盾的苗头。”义警队员的话道出了治理密码。2025年以来,这支队伍参与调解纠纷12起,开展巡逻防控40余次,配合街道消除安全隐患23处。那抹穿梭在街巷的蓝色,成了居民心中“看得见的安全感”,更让“小事不出社区”从愿景变成了日常。
多元服务暖万家社区治理显温情
“王娭毑,今天的智能血压仪数据传过去了,医生说您心率很稳。”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敲开78岁王奶奶的门,手里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。在汉昌街道月池塘社区,这样的上门服务2024年已达2万余次,而375张床位的华厦颐昌养老院里,老人们正跟着社工练太极、跟着书法协会的志愿者练书法——这是“五养融合”养老体系的寻常一幕。
社区治理的智慧,藏在细节里。金湾安居小区的居民还记得,电线杆占道、废井隐患等积怨,通过“依法、就地、提前、及时”8字调解法,短短数日就换来整洁的停车坪。2024年,社区收集136条诉求,调处纠纷49起,98.5%的化解率让“矛盾不上交”有了硬支撑。
“四点半课堂”里,“五老群英”志愿者正辅导孩子写作业;“四帮一”帮扶档案中,陈某从叛逆少年到重点高中生的蜕变故事温暖人心。从全国充分就业社区到全省文明社区,月池塘社区用“党建引领+全周期服务”证明:当治理精准对接需求,每个角落都能生长出幸福的小花。
从田野稻穗飘香到街巷灯火可亲,平江大地上的基层治理创新,正用一件件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事证明:只要把群众的“关键小事”办成“心头暖事”,老百姓的每一份期待都会落地生根,每一种幸福都能触手可及。
来源:岳阳市平江县委社会工作部
作者:湖南社会工作
编辑:孙雨桐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hnshgz.gov.cn/content/646941/51/151352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