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株洲市召开“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合伙人”试点工作总结暨全域推进会。会议系统梳理了前期试点经验成效,并对在全市范围深化推广这一社会治理模式作出全面部署。市人民医院、市食品产业协会、市弘毅帮帮公益协会、博爱志愿者联合会等“社区合伙人”代表分享实践经验,各县(市、区)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及部分社区书记作交流发言。
会议指出,“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合伙人”机制是株洲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61个试点单位主动链接730个(家)合伙人,汇聚资源1200余项,开展便民服务活动435场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10个,直接降本超300万元。通过“合伙人”机制,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不断畅通,“党政主导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。
会议强调,要聚焦“七化”路径,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。一是组织体系化,筑牢治理根基。强化党组织在“合伙人”机制中的核心引领与统筹协调作用,构建层级清晰、权责明确、运行高效的合伙组织网络,确保各类治理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合力。二是资源集约化,汇聚治理动能。打破条块分割,整合盘活辖区内分散的政策、资金、场地、人才、信息等各类资源,建立统一高效的资源对接平台,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和效益最大化。三是需求清单化,精准对接民需。建立常态化、规范化的民情民意收集机制,精准识别、动态梳理社区居民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“需求清单”,确保合伙人资源和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无缝衔接。四是过程民主化,激发主体活力。将协商民主贯穿“合伙人”项目发起、决策、实施、监督、评价全过程,保障居民和合伙人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,激发内生动力。五是服务场景化,提升感知温度。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高频需求与社区治理痛点难点,精心设计和打造具体、可感、有温度的服务场景,让治理成效可观可感。六是治理阵地个性化,彰显地域特色。立足不同社区(村)的资源禀赋、文化传统、人口结构等实际,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、功能复合的实体化治理阵地,避免千篇一律,增强归属感和吸引力。七是激励机制化,确保持续发展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积分兑换、荣誉表彰、资源倾斜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回馈机制,充分调动各类合伙人长期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。
来源:株洲市委社会工作部
作者:湖南社会工作
编辑:孙雨桐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hnshgz.gov.cn/content/646942/59/152043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