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今年7月底,由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评选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正式发布,我省11个志愿服务典型上榜,包括4名“最美志愿者”、2个“最佳志愿服务组织”、2个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和3个“最美志愿服务村(社区)”。
今年7月底,湖南省文联“笑满三湘”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名单,获评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。九年深耕,这支“文艺移动湘军”以“不怕千辛万苦、踏遍千山万水、走进千家万户”的信念,在基层土壤播撒文艺火种,成为新时代文艺惠民工程的亮眼标杆。
“笑满三湘”文艺志愿服务团深入勾蓝瑶寨演出。
与时代同频,把舞台搭在群众心坎上
自2016年启动以来,“笑满三湘”始终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导向,让文艺志愿服务紧扣时代脉搏。从2016年“文艺扶贫”到2022年“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”,每年主题更迭却初心不变。
它的舞台从不限定于剧场:在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田间地头,在酒湖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工地,在海南三沙的军营礼堂,甚至在龙山县耳洞村的山间空地上,“以天为幕布,以地为舞台”成了常态。2018年8月,项目走进海南,相声表演艺术家大兵率领30多位艺术家带来演出,周卫星与甘露的小品《婚礼》讲述军嫂与军人的家国情怀,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;同年9月,演员们在海拔4400多米的西藏山南,吸几口氧气就登台,为援藏工作者送去家乡的文艺大餐,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满是乡情与正能量。
基层群众的热情更成了最好的回馈:深山乡镇的村民站在山上、爬到树上看演出,工地工人顶着烈日、冒着大雨守在台前,孩子们骑在家长肩头、踮着脚尖望向舞台……这些动人场景,印证着“笑满三湘”与群众的紧密联结。
“笑满三湘”文艺志愿服务成员在永州冒雨为群众演出。
多样化服务,“送文化”更“种文化”
九年里,“笑满三湘”早已跳出单一演出的框架,形成“送文化+种文化”的立体服务模式。常态化惠民演出将乡土歌舞、相声小品等送到家门口;针对文艺爱好者的音乐、舞蹈、绘画培训,让专业指导触达基层;创新推出的“融乐课堂”,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长期艺术教育,助力他们融入社会。
更难得的是,它打破地域与领域界限:与内蒙古文联开展五年交流合作,2023年联动湘蒙琼滇辽五省,2024年推动湘鄂粤桂跨省协作,让不同地域的文艺特色碰撞融合;组织文艺家深入湘西泸溪县浦市古镇采风,将作品赠予当地作为文化景观;派出20余名志愿者前往8所乡镇中小学支教,授课3525学时,点亮农村孩子的艺术梦想。
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举办演出200余场,20000余人次文艺志愿者参与,直接惠及群众超300万人次。姜昆、戴志诚等全国名家倾力助阵,大兵、周卫星等湖南艺术家带头参与,鄢福初、魏怀亮等各艺术门类“大家”积极加入,更挖掘培养了童鸣(童小花)、徐浩伦等文艺新秀,形成老中青齐备的“人才方阵”。
2023年,“笑满三湘”5·23特别行动郴州沙洲村小学活动现场。
星火成炬,铸就湖南文艺亮丽名片
如今的“笑满三湘”,早已是湖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。它先后斩获2019年度省级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、2021年全国“最美文艺志愿服务项目”等荣誉,2021年还被编入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文化改革发展规划》;志愿服务团队中1人获评全国“最美志愿者”,28人获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表彰,8人获湖南省相关部门表彰。
项目活动8次登陆中央电视台,多次被中央媒体报道,相关文章网络点击量过千万,直播浏览量超2.8亿次;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某部等单位专门送来感谢信与锦旗,“文艺移动湘军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“以文化人,更能凝结心灵;以艺通心,更易沟通世界。”项目负责人表示,未来“笑满三湘”将紧扣“强基工程”部署,以“深入基层、普特融合、深化交流”为方向,让文艺星火照亮更广阔的天地,为志愿服务事业建设注入持久文艺力量。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
作者:王振亚 曹梦佳
编辑:孙雨桐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hnshgz.gov.cn/content/646943/54/15271712.html